今天分享的是:2025全球劳动力趋势报告大资本
报告共计:50页
2025全球劳动力趋势:工资变化、招聘转向与区域差异显著
全球劳动力市场正经历着技术进步、人口结构调整和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深度变革。疫情结束近两年来,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劳动力市场分化愈发明显:高收入国家面临劳动力短缺,而中低收入国家则因受过教育的青年占比高、技能错配和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也在悄然重塑就业格局,美国与多国的关税争端不仅推高企业生产成本,还可能导致相关行业岗位流失,长期来看甚至会抑制投资与创新,影响未来就业机会的创造。
区域工资增长:分化中暗藏机遇与挑战
北美:高成本地区与行业领跑工资增长
2024年,北美地区工资随经济增速领先全球而上涨,2025年虽有望延续增长态势,但实体经济疲软可能抑制涨幅。
美国2024年平均时薪增长4.5%,略高于2023年的4.3%,主要由整体经济增长和工资对稳定物价的“追赶效应”推动。细分行业中,专业与商业服务(5.1%)、社会服务等其他行业(4.7%)、信息行业(4.6%)领跑,而采矿、批发贸易等行业增长不足3%,这与这些行业岗位流失或招聘乏力直接相关。从地域看,旧金山、纽约等高成本地区工资自2019年以来增长44%,远超中低成本地区的32%和28%,这种差距源于高通胀压力和全球顶尖企业的聚集。
展开剩余85%加拿大2024年平均时薪增长4.4%,低于前两年,反映出劳动力市场降温与经济增速放缓。自然资源、农业相关行业(7.9%)和商业金融领域(5%)增长突出,但工程类岗位仅增长0.5%,主要因工程专业毕业生激增25%、移民增加及制造业收缩导致供过于求。
拉美:高通胀下的工资“虚高”
拉丁美洲2024年工资持续增长,但经济增速放缓与高通胀并存,各国政策在紧缩与宽松间艰难平衡。
墨西哥2024年工资增长7.7%,制造业时薪涨幅高达24.4%,2025年最低工资还将上调12%。不过,若与美国的贸易摩擦升级,可能拖累关键行业增长。阿根廷因117%的年化通胀,2024年上半年平均月薪增长52.5%,最低工资更是暴涨74.4%,但比索对美元五年贬值88%,以美元支付的企业反而获得更强购买力。巴西工资增长4.1%大资本,货币相对稳定使外资企业用工成本保持平稳。
2025年,拉美工资或继续上涨,但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对美出口依赖度高,贸易壁垒可能削弱增长;二是中国经济转向内需,可能减少对拉美地区的投资,进一步制约就业市场活力。
欧洲:通胀与政策驱动工资普涨
2024年欧洲工资整体上扬,主要受高通胀和劳动力市场竞争推动。欧元区第四季度时薪成本增长4.6%,欧盟为5.1%,企业在新最低工资制度和税收调整压力下,既要维持薪资竞争力,又要应对成本上升。
英国和波兰的最低工资涨幅尤为显著。英国2019年至2024年4月最低工资上涨39.3%,2025年还将上调至每小时12.21英镑,制造业和轻工业岗位因最低工资提升和技能人才短缺,工资涨幅领先。波兰2025年最低工资将达每小时30.5兹罗提,十年间涨幅达167%,低技能岗位工资因政策推动大幅上涨,但资深岗位涨幅滞后,导致部分行业薪资差距收窄。
德国则以年均4.3%的工资涨幅领跑欧洲主要国家,2023年甚至达到5.8%的十年峰值,这与高通胀和制造业、工程领域的集体薪资谈判密切相关。不过,汽车等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已引发关于竞争力的讨论,2024年制造业工资增长5.7%,背后是超10万个工程师岗位空缺带来的持续压力。
亚太:发展阶段决定工资增速差异
亚太地区因各国发展阶段不同,工资趋势呈现明显分化。澳大利亚、中国等较发达国家面临增长停滞,而印度、新加坡等则因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工资增速较高。
澳大利亚2024年全职成人收入增长4.7%,为疫情以来最快,但受此前高通胀影响,实际工资(扣除通胀后)仅增长0.3%,仍未恢复2022年的购买力水平。制造业和采矿业工资涨幅超5%,而专业服务、IT等行业则落后于全国平均。
印度工资增长呈现“质量提升而非单纯加薪”的特点。2025年整体工资预计增长9.5%,但高通胀使实际工资停滞。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劳动力从低技能非正式岗位向高技能正式岗位的转移,而非单个岗位薪资提升。IT行业因全球经济放缓,涨幅预计在5.5%-8%,但中高端技能人才仍能获得10%-15%的加薪。
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代表,2024年 median收入增长3.4%,但受通胀影响,2019-2024年实际工资增长仅3.6%,远低于2014-2019年的20.4%。不过,其“渐进式工资模型”推动低收入群体工资增长,近五年收入最低的20%人群实际工资增长5.9%,超过中位数人群的3.6%。
薪资透明度与最低工资:政策推动下的公平化进程大资本
薪资透明度正成为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议题。2021年疫情期间的“大辞职”潮让员工对公平薪酬的诉求凸显,各国政策也随之跟进。
欧盟2023年推出的《薪资透明度指令》将于2026年生效,要求企业公开男女薪资差距(超过5%需解释)、高管与平均工资比率,并在招聘中提供薪资信息。英国虽脱欧,但跨国企业为统一管理,可能跟进类似标准。这些政策虽有助于减少不公,但也可能短期内推高企业成本,加剧岗位竞争。
美国尚未出台全国性薪资透明立法,但部分州已先行一步,企业通过招聘平台公开薪资范围成为吸引人才的策略,不过“极端薪资区间”等规避行为引发不满。亚太地区在此领域相对滞后,仅印度、日本有相关立法:印度要求企业披露薪资、福利及性别比例;日本则聚焦缩小男女薪资差距,但整体而言,中国、新加坡等国仅14%的企业公开外部薪资信息,且多数暂无此计划。
与此同时,全球最低工资标准持续上调。2020-2023年,多数OECD国家最低工资平均增长16%,波兰、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涨幅领先,2024年波兰、英国、澳大利亚等仍有10%左右的提升。这一趋势反映出即便是低技能岗位,劳动力市场竞争也在加剧,企业需提前规划人力成本。
招聘趋势:临时用工升温,技能导向成主流
经济不确定性下,企业招聘策略更趋谨慎。AGS对战略供应商的调查显示,2025年多数企业招聘意愿持平,但72%倾向于雇佣临时劳动力而非全职或零工,这一选择既有助于控制成本,也便于试用人才。
吸引人才的核心因素仍聚焦薪资与灵活福利。尽管2024年美国平均工资增速超通胀,但实际购买力仍受挤压,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薪资仍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同时,企业招聘从“看资历”转向“看技能”,尤其在IT领域,对编程、人工智能等技能的需求旺盛,复合型人才(兼具技术、创意与客户服务能力)更受青睐。
自动化与员工培训成为企业应对挑战的重要手段。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企业加大自动化投入,同时通过培训增强现有员工技能,以适应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
未来展望:适应变革是生存关键
2025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被多重因素塑造: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持续催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既创造新岗位,也淘汰旧职业;地缘经济分化与生活成本上升增加市场复杂性。对企业而言,灵活调整人力策略、优先提升员工技能、顺应薪资透明化趋势,将是应对不确定性、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而对劳动者来说,提升技能、适应跨行业需求,将成为把握就业机遇的关键。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5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大资本,我这里都有!
发布于:广东省金牛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