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盯着中国的最新阅兵,但最让人意外的除了东风导弹或隐形战机等新型装备利好优配,还有美日的态度。特朗普一边夸赞中国阅兵“壮观”,一边却火速签署总统令要求“重振美军”,而日本官方仅以四字轻巧回避,背后却暗藏警惕与试探。
观察者网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承认了自己观看了中国阅兵,而他的表现也确实很有意思。
此前,他就曾发文称,希望中国人民度过一个美好的庆祝日。紧接着,这位一向口无遮拦的总统,居然在镜头前连说三个“不”字,坚称“中国不是在挑战美国”,还强调“这场仪式很壮观,令人印象深刻,中美关系好得很”。
甚至后来他还再度发文,表示希望中国别忘记美国在二战中流的血、出的力——这话听起来简直像在“求表扬”。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特朗普在为中国站台。
但镜头一转,几个小时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就出现在福克斯新闻的节目里,背景屏幕还循环播放着中国阅兵的导弹方阵和战机画面。
他一脸严肃地宣布:总统已下令,要以“史无前例的方式重振美军”,包括重组架构、提升战备、鼓舞士气。
话虽说得克制,但谁都能感受到那份急迫。赫格塞思一边说“不寻求与中俄冲突”,一边却强调“美军必须保护好祖国”——这种既要对话又要备战的矛盾,恰恰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的两面性:表面谈交情,背后备子弹。
为什么特朗普政府会又夸又防?道理并不复杂。
他清楚中国不是伊拉克也不是阿富汗,军事对抗根本不现实。但他也明白,展示武力、强化威慑,是美国维持全球话语权的老本行。
更何况,美国现在的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特朗普国内支持率又持续下滑,他太需要外部事件来转移焦点、“团结”民意了。
“重振美军”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演给国内选民看,也演给盟友看。
更深层次看利好优配,特朗普的军事指令并不只是临时起意。
其实,从他重返白宫之初,就已流露出重塑美军优势的意图,只是苦于财政压力和党内阻力。
这次中国展示的高超音速导弹、隐身无人机和新型战略核潜艇,很可能又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危机感。
而除了美国之外,还有另一个国家也是坐立不安,那就是日本。
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被记者追问如何看待中国阅兵时,他说一直都在密切关注相关动向,但对于中方的意图,他尴尬的回应了4个字“不便评论”。
随后他还补充道,“已经多次向中方强调,日本不重蹈战争覆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还称已经和中国确认,“双方将推进战略互惠关系”。
他的话看上去低调谨慎,实则话中有话。
小编认为,“不便评论”以及“推进战略互惠”背后,至少三层含义:
一是刻意淡化中国阅兵的影响力,试图把舆论焦点扭向“中国意图不明”;
二是避免直接激怒中国,毕竟中日经贸深度交织,彻底搞僵没好处;
三是做给国内右翼势力看,暗示“政府仍在努力突破军事约束”。
别忘了,这几年日本防卫预算连续大幅增长,还试图修改“无核三原则”、引进美国战术核武器、扩大武器出口……这些动作亚洲各国都看在眼里。
他们嘴上说“和平”,手上却在松绑。
中国阅兵展示出的国防现代化成果——尤其是高超音速导弹、隐身无人机和新一代航母技术,所传递的“反对军国主义、捍卫战后秩序”的信号,恰恰打在了日本的痛点上,自然会让他们感到压力。
说白了,他们不是怕中国“秀肌肉”,而是怕自己的军事扩张失去借口。
此外,特朗普一边肯定中美二战合作,一边强化美军建设的表态,实际上也暗挫了日本的野心。
他提及“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等于间接承认了二战期间,美国曾在太平洋战场与中国协同抗日,而这段历史恰恰是日本右翼最想淡化的一页。
特朗普此言一出,不只肯定了中美合作的历史价值,也间接提醒日本:美国并未忘记历史,也更不会纵容日本否认侵略。这种微妙的表态,很可能让日本方面感到不安。
日本一直试图美化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淡化战争责任,白宫这番表态,无异于在历史问题上“背刺”盟友。
从更广的视角看,此次阅兵虽定位于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初衷是纪念抗战胜利、彰显和平决心、展示国防自卫能力,从不针对第三方。
但美国和日本的反应,却恰恰折射出他们自己的焦虑和战略意图。特朗普既要稳住中国,又要遏制中国;日本既想牵制中国,又怕正面冲突。这种徘徊在对话与对抗之间的摇摆,仍将是未来几年亚太局势的常态。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会停止,而美日的战略焦虑也不会轻易消散。
特朗普能否真正推行他的“重振美军”计划?要看国会愿不愿意给钱、军工复合体能不能交货、民众是否持续买单。
而日本能否在“国家正常化”与“和平宪法”之间找到平衡?也要看周边国家接不接受、美国放不放手。
至于中国利好优配,正如阅兵所展示的,将继续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提升国防实力,既不主动挑衅,也绝不退缩于威慑。
金牛所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